【道路网状线条间距是多少】在城市道路设计中,网状线条(也称为斑马线、人行横道线)是保障行人安全的重要交通设施。其设置不仅关系到交通安全,还影响交通流畅性。因此,明确网状线条的间距标准具有重要意义。
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实际应用经验,道路网状线条的间距应根据道路类型、车流量、行人通行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。以下是对常见道路网状线条间距的总结与说明:
一、
1. 基本概念
道路网状线条是指用于标示行人过街区域的横向线条,通常为白色或黄色,由多条平行线组成,形成“斑马线”效果。
2. 设置原则
- 线条间距应保证行人能够清晰识别,并具备足够的视觉提示。
- 间距过大可能导致行人误判,间距过小则可能影响车辆通行。
- 不同类型的道路上,间距标准有所差异。
3. 常用标准
根据《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》(GB 5768-2022)及相关地方标准,一般建议如下:
二、表格:不同道路类型下的网状线条间距标准
道路类型 | 网状线条间距(单位:cm) | 说明 |
城市主干道 | 50~70 | 车流大,需确保行人快速通过 |
城市次干道 | 40~60 | 车流适中,兼顾行人安全 |
支路/小区道路 | 30~50 | 车流较小,重点保障行人通行 |
学校/医院周边 | 30~40 | 特别强调行人安全,减少风险 |
高速公路服务区 | 50~60 | 人流集中,需提高辨识度 |
三、注意事项
- 实际施工时应结合现场情况灵活调整,必要时可增设辅助标识。
- 在特殊路段(如弯道、坡道等),应适当缩小间距以提高安全性。
- 定期检查和维护网状线条,确保其清晰可见。
综上所述,道路网状线条的间距并非固定不变,而是根据道路功能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设定。科学合理的间距设置,有助于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行人安全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