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驾驶证扣分分为哪几种】在日常驾驶过程中,驾驶员因违反交通法规而被扣分的情况较为常见。根据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及相关规定,驾驶证扣分制度对不同违法行为设定了不同的扣分标准,旨在规范驾驶行为、保障道路安全。以下是目前我国驾驶证扣分的分类及对应的扣分规则。
一、驾驶证扣分分类总结
驾驶证扣分主要依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,从1分到12分不等。常见的扣分行为包括超速、闯红灯、酒驾、无证驾驶等。以下是对各类扣分行为的详细说明:
| 扣分分值 | 违法行为类型 | 典型案例 | 
| 1分 | 不按规定使用灯光、未按规定系安全带、临时停车不按规定 | 开车时未系安全带、夜间行车未开近光灯 | 
| 2分 |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10%以下、不按导向车道行驶 | 超速10%以内、压线变道 | 
| 3分 | 驾驶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、标线;超速10%以上未达20% | 违反禁止掉头标志、超速15% | 
| 6分 |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、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停车 | 酒驾、在高速上随意停车 | 
| 12分 | 醉酒驾驶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、使用伪造、变造驾驶证 | 醉驾、肇事逃逸、假证驾驶 | 
二、扣分规则的注意事项
1. 累计扣分:一个记分周期(通常为12个月)内,如果累计扣分达到12分,驾驶人需要参加学习并通过考试才能恢复驾驶资格。
2. 扣分与处罚:扣分的同时可能伴随罚款、暂扣驾照等行政处罚,具体以当地交管部门的规定为准。
3. 新老政策衔接:近年来,部分地区试点“学法减分”政策,即通过参与交通安全学习和考试,可减少部分扣分,但需符合一定条件。
三、如何避免扣分?
- 遵守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;
- 控制车速,避免超速;
- 正确使用转向灯和刹车;
- 不酒后驾驶,不疲劳驾驶;
- 定期检查车辆状况,确保安全出行。
总之,了解驾驶证扣分规则不仅有助于避免违章,还能提升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。建议驾驶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,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,做到文明出行、安全驾驶。

